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直至发文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已变异为“德尔塔”,经过近一年半的抗疫之后,疫情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抗疫的过程中洁净室(区)扮演了哪些重要角色呢?
本期着重讲解在抗疫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PCR实验室,并对PCR实验室的环境控制要求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定义:
1.1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微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包括主实验室及其辅助用房。
1.2实验室防护区:是指生物风险相对较大的区域,对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气流流向等有要求的区域。
1.3实验室辅助工作区:指生物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也指生物安全实验室中防护区域以外的区域。
1.4主实验室: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污染风险最高的房间,包括实验操作间、动物饲养间、动物解剖间等,主实验室也称核心工作间。
1.5缓冲间: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的密闭室。需要时,可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并于2012年5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在设计、施工和验收方面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施工和验收。
3、PCR实验室的分级
根据实验室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
分级 | 生物危害程度 | 操作对象 |
一级 |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
二级 |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三级 |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和治疗措施 |
四级 |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气溶胶传播途径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和治疗措施 |
PCR实验室根据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的传播途径可分为a类和b类。a类至操作非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类指操作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1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b2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
根据以上分类可知,进行核酸检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满足三级b类,即BSL-3中的b1类。
4、主实验室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级别 | 参数名称 | 计量单位 | 限值范围 |
BSL-3中的b1类 | 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 | Pa | -40 |
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最小负压差 | Pa | -15 | |
洁净度级别 | — | 7或8 | |
最小换气次数 | 次/h | 15或12 | |
温度 | ℃ | 18~25 | |
相对湿度 | % | 30~70 | |
噪声 | dB(A) | ≤60 | |
平均照度 | lx | 300 | |
维护结构严密性(包括主实验室及相邻缓冲间) | — | 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 |
三级PCR实验室其他房间的主要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 | 洁净度级别 | 最小换气次数 (次/h) | 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最小负压差 (Pa)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噪声[dB(A)] | 照度 (lx) |
主实验室的缓冲间 | 7或8 | 15或12 | -10 | 18~27 | 30~70 | ≤60 | 200 |
隔离走廊 | 7或8 | 15或12 | -10 | 18~27 | 30~70 | ≤60 | 200 |
准备间 | 7或8 | 15或12 | -10 | 18~27 | 30~70 | ≤60 | 200 |
防护服更换间 | 8 | 10 | -10 | 18~26 | —— | ≤60 | 200 |
防护区内的淋浴间 | —— | 10 | -10 | 18~26 | —— | ≤60 | 150 |
非防护区内淋浴间 | —— | —— | —— | 18~26 | —— | ≤60 | 75 |
化学淋浴间 | —— | 4 | -10 | 18~28 | —— | ≤60 | 150 |
清洁衣物更换间 | —— | —— | —— | 18~26 | —— | ≤60 | 150 |
注:当在准备间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最大噪声不应超过68dB(A)。
5、检测方法:
5.1围护结构严密性检测
在所有可见缝隙处使用人工发烟,观察可见缝隙烟雾的流向判断是否存在泄漏。
5.2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差检测
关闭实验室所有门窗,按照由外向内的方向逐个测量相邻房间的静压差,计算得出最小负压差。
5.3洁净度级别的检测
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附录E.4微粒计数浓度的检测。
5.4换气次数检测
在室内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风口风量或风速时,风口上的任何配件应保持原样。
采用风量罩直接测试送风口风量,用风罩口完全罩住风口,风罩面积应与风口面积相适应,风罩边与接触面应严密无泄漏。当送风口面积超过风量罩面积时,可将送风口分成若干区域,使用风罩分别对其测量后求和。使用风速仪测量送风口平均风速乘以截面积计算出送风口风量,通过总的送风量乘以房间容积计算出换气次数。
5.5温湿度检测
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
5.6噪音检测
测点距地面高1.1m。面积在15㎡以下的房间,可只测室中心一点,15㎡以上的房间除中心1点外,应再测对角4点,距测墙各1m,测点朝向各角。
5.7照度检测
室内照度应在室温趋于稳定后进行,并且荧光灯已有100h以上使用期,检测前已点燃15min以上,白炽灯已有10h以上使用期,检测前已点燃5min以上。测点距离地面高0.8m,按1m~2m间距布点,30㎡以内的房间测点距墙面0.5m,超过30㎡的房间,测点离墙1m。
小结: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够符合其环境控制要求对于将病原体控制在屏障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开展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检测能够将泄漏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够更好的将操作者与被操作对象保持有效隔离,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