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着重讲解在抗疫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生物安全柜,并对生物安全柜的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定义:
1.1生物安全柜:负压过滤排风柜,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
1.2分类:生物安全柜分为三级,Ⅰ级生物安全柜、Ⅱ级生物安全柜和Ⅲ级生物安全柜。
Ⅰ级生物安全柜有前窗操作口,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排出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安全柜保护环境。
Ⅱ级生物安全柜有前窗操作口,操作者可以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下降气流用以保护安全柜内实验物品;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安全柜以保护环境。
Ⅲ级生物安全柜是全封闭、不泄露结构的通风柜。人员通过与柜体密闭连接的手套在安全柜内实施操作。下降气流流经高效过滤器后进入安全柜用以安全柜内实验物品;排出气流流经两道高效过滤器过滤或通过一道高效过滤器过滤再经焚烧处理用于保护环境。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12月31日发布《Ⅱ级生物安全柜》YY 0569-2011,并于2012年5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3、Ⅱ级生物安全柜的分类:按照安全柜排入气流占系统总流量的比例及内部设计结构分为A1、A2、B1、B2共四种类型。
4、Ⅱ级生物安全柜的主要性能要求
级别 | 参数名称 | 计量单位 | 要求 |
Ⅱ级生物安全柜 | 高效过滤器完整性 | % | 可扫描检测过滤器在任何点的漏过滤应不超过0.01%。不可扫描检测过滤器检测点的漏过滤应不超过0.005% |
噪声 | dB(A) | ≤67 | |
照度 | lx | 安全柜的平均照度≥650,每个照度实测值≥430 | |
振动 | μm | 频率从10Hz和10kHz之间的净振幅应≤5 | |
下降气流流速 | m/s | 0.25~0.50 | |
流入气流流速 | m/s | A1型流入气流平均流速≥0.40,其他≥0.50 | |
气流模式 | / | 安全柜工作区的气流应向下,应不产生旋涡和向上气流且无死点;气流应不从安全柜溢出;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应不进入工作区。 | |
紫外辐射照度值 | mW/㎡ | ≥400 |
5、检测方法:
5.1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测
可扫描:光度计探头在过滤器下游距过滤器表面不超过25cm,以小于50mm/s的扫描速率移动,使探头扫描过滤器的整个下游一侧和每个组合过滤片的边缘,扫测路线应略微重叠。围绕整个过滤器外围、沿组合过滤片和框架的连接处以及围绕过滤器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密封处理仔细检查。
不可扫描:对于经管道排气的安全柜,不能进行排气过滤器的扫描检漏,过滤器下游气流中气溶胶浓度的检测是在下游气流管道上钻一个直径大约10mm的孔,将带有硬管光度计探针插入孔中进行检测。
5.2噪声
测点位置见下图
关闭安全柜的风机和照明灯,如果有室外排风机,让其继续运行,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声。
当背景噪声大于57dB(A)时,实测值应按下表修正
5.3照度的检测
测点位置见下图
关掉安全柜的灯,从一侧依次在测量点进行背景照度测量。
打开安全柜的灯,启动安全柜的风机,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安全柜的照度测量。
5.4振动的检测
测点位置见下图
测定安全柜正常工作时的总振幅,关闭风机,测定背景振幅,总振幅减去背景振幅即为安全柜的振动振幅。
5.5下降气流流速的检测
测点位置见下图
在所有测点上测量风速,计算平均值。
5.6流入气流流速检测
使用风速仪测试A型安全柜测点位置见下图
使用风速仪测试B型安全柜测点位置见下图
5.7气流模式的检测
下降气流测试:烟雾沿着工作台面中心线,在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00mm的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观察窗气流测试:烟在观察屏后25mm、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50mm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到另一端。
前窗操作口边缘气流测试:烟在安全柜外大约38mm处沿着整个前窗操作口的周边经过,特别应注意角落和垂直边缘。
滑动窗口密闭性测试:烟在滑动窗内从安全柜侧壁和工作区顶部50mm经过。
5.8紫外辐射照度值
测点位置见下图
打开安全柜紫外灯,从一侧起依次在测点进行安全柜的辐射强度测量。
小结:生物安全柜能够符合其性能要求对于将样本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控制柜体内以起到保护操作者、保护环境、保护外部干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开展对生物安全柜的检测能够将泄漏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安全柜能够更好地将操作者与被操作对象保持有效隔离,将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控制在柜体内、从而起到相互保护的作用。